回顾过去的五年,带量采购从悬在空中的有价无量,直到现在的量价结合,可以说,药品集中采购的步伐越走越实。回顾2021年的8个月,带量采购正从原来的十字路口走向深水区,并向重点品种、重点范围开始发力。
品种选择:重点领域用药无缝打击进入带量采购
可以明确的是,全身用抗感染药、消化系统及新陈代谢用药、心血管用药、神经系统及抗肿瘤用药将成为国家及地方采购重点。
随着大品种陆续被国采、省采纳入,剩余的成熟品种也会在2-3年采购完毕。另外,生物类似药、中成药等带量采购的规则会更为优化、更有针对性。今年四季度的湖北中成药专项采购、广东省际带量采购联盟、国家胰岛素专项采购,基本能够提示生物类似药、中成药集采的下一步走向。
相关品种进入带量采购对企业的要求是,从品种选择布局层面,要从以前的大而广转向精而专,要集中精力做好关键品种,从原料等各项成本方面、药物警戒体系等质量管理方面进行管控。
采购方式:分类采购扎实落地,价格扭转唯低价是取
可以看到,原来地方开展的药品集中采购试点,尤其是以市一级的带量采购试点,将越来越聚焦归拢到省级层面。市级层面单独再开展带量采购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。
在临床路径与按病种付费的背景下,医疗一线资源利用控制将更加严格,医院将主动参与成本控制。从历年的国家带量采购及省级项目可以看出,药品集采的思路正从唯低价中标到合理价格下保障供应的转变,尤其是在化药价格带量采购到一定程度之后,集采组织方不会再次大幅杀价,取而代之的是价格联动、入围续约、价格调整。
基药变局或搅动带量采购市场
2021年国家基药调整即将正式启动并公布结果,进入国家基药的中成药,基本上都是功能主治明确、临床报告完整、疗效切实安全、剂型服用方便的品种。对新版国家基药品种进行集中带量采购,无疑是正确又是合情合理的事情。而基药全面扩容,已经是板上钉钉。
作为带量采购的必须品种,基药无疑将给各省带量采购又提供了一种选择,毕竟,将国家基药品种开展一次带量采购,将助力把1+X有关政策执行到位。
新形势下,带量采购考验的是一个价格决策能力,更考验的是一个企业战略决策能力,即: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认知能力+企业对仿制药一致性发展方向决策能力+产品筛选决策能力。
以往粗放式的价格决策体系必须以市场先导为抓手,国家及地方开展带量采购对企业来说,也要树立带量投标的意识:市场有多少存量,未来有多少增量,才是决定一个市场做与不做、投标与否的衡量标准。
——新闻摘自《医药新闻》
联系人:www.shaanxidk.com
电话:029-87088858(市场服务)
电话:029-87032209(人力资源)
邮箱:dkhr@jumpcan.com
地址: 陕西省杨凌示范区自贸大街3号